close

  自元旦假期以來,每日批量收信、拆信、讀信,然後把信拍照建檔、原件存檔,成了我們工作的“新常態”。一封封細讀,我們也屢屢感動於那些真實而具體的訴說——為那些活色生香的平凡生活,為那些朴實的原生態話語,為那些來自生活的經典。今起,我們將每天輯錄一部分來信中的三言兩語,與大家分享這份感動。
  孫式建(濟南市市中區郎茂山小區):養成好習慣才能一生受用,高明思想更要有高尚品行。在世界上沒有低賤的勞動,節儉永遠是最淳樸的家風。
  牛春梅(濰坊市濰城區):希望在未來一年的某一天,我們兩個一起讀這封信,一起回憶我們過去的點點滴滴。
  莊嚴(濟南長清區):我也會有很多壓力,也會悲傷,也會有失望。但我很高興,有家人朋友陪在我身邊。
  匿名(濱州高二學生):從高一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我,還沒有細數腳下的彈殼,就墜入了愛河。
  她很好,我若不優秀,怎麼給她未來?
  王自偉(濟南天橋區):地攤擺了二十年,天天頂著黑天出門,扛著黑天回家。有做飯的時間,沒吃飯的時間。有吃飯的時間,沒有做飯的時間。
  周志芹(德州):願我早日康復,能做家務,不用人照顧,能看我的寶貝孫女。
  尹利凡(高三學生):每天放學領手機時,最幸福的是,收到老爸、弟弟給我發來的短信。
  劉建平(濰坊老人):在那兩地分居的年代里,你在農村老家吃了很多苦。而我只能用每月積攢的四個星期天,回去幫你。
  靖雯(冠縣高一學生):我心儀的大學在廣州,這樣就可以離深圳近一點,離在深圳打拼的爸爸媽媽近一點。
  劉同祝(晚報熱心讀者):追夢的過程很漫長,很痛苦,也很煎熬,但只要堅持與忍耐,不在這裡收穫夢想,便在那裡收穫希望。
  本報記者 張泰來 整理
  本稿件所含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,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 (原標題:能到廣州上學就可以離父母近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s87wslzw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